北京西城区重申严禁炒作“学区房”
备受争议的“学区房”再次站到了风口浪尖。7月6日,北京市西城区房屋管理局(简称“北京西城区房管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重申,严禁炒作学区房,各房地产经纪机构不得以学区房为卖点发布房源、不接受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格的委托、不得参与炒作学区房的任何活动。 对于此番政策导向,业内人士指出,其体现了北京西城区房管局规范中介机构行为、防范炒作学区房、促进北京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目的,预计未来教育公平和淡化“学区房”将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趋势,学区属性会逐渐从住房中剥离出来。 7月6日,北京西城区房管局再次发文重申,严禁炒作学区房。图片来源/IC photo 西城区约谈多家中介,重申学区房炒作禁令 7月6日,据北京西城区房管局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该局组织辖区内链家、我爱我家(000560,股吧)、21世纪不动产、麦田、中原等主要房地产经纪机构于7月4日召开工作会,就房地产经纪机构积极配合教改政策落地提出工作要求。 据悉,会议对房产中介提出了“三不”要求:各机构加强房源发布管理,不得以学区房为卖点发布房源;规范业务承接管理,不接受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格的委托;强化从业人员管理与培训,及时组织学习,严格落实相关规定,不得参与炒作学区房的任何活动。 北京西城区房管局强调,西城区严禁炒作学区房,各机构要建立制度,采取措施,强化内部管理,及时将政策精神传达到每一位从业人员,认真落实每一项规定;要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意识,坚决落实主体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对于落实不到位、不全面的企业和个人,行业管理部门将依法处理。 与此同时,会议还提到,下一步,北京西城区房管局将严格管理房地产经纪机构,坚决杜绝炒作学区房现象,并将依据相关部门的处理结果和移转线索,对相关机构及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对此,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指出,从政策导向上来看,体现了北京西城区房管局规范中介机构行为,防范炒作学区房,促进北京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目的。 对此,多家房产经纪公司迅速做出回应。北京链家方面表示,坚持房住不炒原则,积极响应配合政府针对房产相关的管控政策,“此前公司已在内部出台严格的言论管理规范,要求经纪人秉承中性市场观,对任何炒作市场相关的言论行为,一经发现给予严肃处罚。” 麦田房产方面表示,该公司西城区相关负责人出席该次工作会,认真听取会议精神,第一时间将会议精神及西城区教改政策传达给所属辖区房产经纪人,积极落实“严禁炒作学区房”相关政策及要求。此外,北京中原方面表示,对于会议精神,将贯彻落实并严格执行。 重拳打击“恶意炒作学区房”等违规行为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政府部门多次提出严禁炒作学区房,尤其是今年以来,打击学区房炒作上升到新高度。 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明确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 这是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到“学区房”,此举在业内看来,“炒作学区房”现象已进入中国最高决策层的视野中,并明确提出了禁止性要求。一方面表明以学区房名义炒作房价,已经成为一个事关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另一方面,展现出中央以问题导向为抓手,对房地产市场实行调控的坚定决心,释放出从老百姓(603883,股吧)关心、关切的问题入手持续解决问题的强烈信号。 而北京市住建委方面,也多次提出严禁炒作学区房。今年2月25日,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简称“北京市住建委”)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称,近期监测到,有部分投机性需求恶意炒作学区房,住建委将坚决遏制、精准打击,严格执行多校划片、派位入学政策,严肃查处违规使用信贷资金购房问题。 3月1日,北京市住建委制定了今年房地产市场执法检查工作安排,重点查处无证售房、不实宣传、合同欺诈和不平等条款、违反预售资金监管、捆绑销售和违规分销、信贷资金违规使用、借学区房等炒作房价、违规工改住及商改住销售、发布虚假网络房源等九大方面问题。 4月22日,北京市住建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秩序整治工作的通知》,宣布启动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整治工作将持续到今年年底,其中二手房方面查处的重点集中于关注度较高的炒学区房,以及信贷资金违规购房的行为。 与此同时,北京针对性地采取各方面措施,打击恶意炒作学区房等违规行为。4月2日,北京市住建委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房地产经纪机构专项执法检查,针对房地产经纪机构炒作学区房行为,对海淀区万柳、翠微,西城区德胜、金融街(000402,股吧),东城区交道口等价格快速上涨区域进行专项执法检查。其中,6家涉嫌存在炒作学区房的门店暂停营业整改。 4月9日及4月30日,北京市住建委两次联合朝阳、海淀、丰台、通州、石景山、昌平、顺义等区房管局开展房地产市场检查。其中,4月9日,有26家机构被查出,检查内容包括炒作学区房、违规商改住、违规群租等行为;4月30日,有18家机构被查出,检查内容也包括炒作学区房等行为。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这一轮针对“学区房”的监管方式是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这有利于整体市场秩序的稳定和购房家庭预期的平稳,再加上今年北京教委各个片区入学政策的出台,可以让学区房向上的势头得到有效抑制。 近年来,政府部门多次提出严禁炒作学区房,今年的打击力度更是上升到新高度。资料图片 业内:政策“组合拳”下,“学区”属性将趋于淡化 在此背景下,北京西城区再次重申严禁炒作学区房,在房地产和互联网研究院院长相国良看来,该政策并非新政,而是已出台政策的强调化,重在要求严格执行。 实际上,今年4月23日,西城区发布《2021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出,将落实市教委文件要求,加大多校划片力度,严格执行2020年已经公布的多校划片政策。 在此基础上,近日,西城区结束了2021年小学多校划片入学意向填报工作。部分家长发现,其房屋对应登记入学学校已无多校划片计划,甚至学区内所有学校均无多校划片计划,只能填报相邻学区学校。一向学区房市场火热的德胜学区、月坛学区均是这种情况。 “从2017年开始,北京在严格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下,房价从高点回调,学区房价格也一度回调,但由于学区资源稀缺,导致近期出现异动。因此,北京执行严禁炒作学区房的政策是可以预期的。学区房具有不确定性,风险较高,建议购房者不要盲目追求学区房,不要参与违背房住不炒基调的事。”相国良称。 景晖智库首席经济学家胡景晖告诉新京报记者,实际上,过去几年,在房源发布方面,政府部门要求中介机构不论是在网上还是在门店等渠道,线上、线下都禁用学区房概念。与此同时,政府部门一直在严查中介机构利用学区房概念炒作和贩卖焦虑,引起家长恐慌来促进交易、抬高房价的现象。 “加大对学区房的整治是好事。”胡景晖预计,接下来北京还会延续这一思路继续下去,“短期内需要采取严厉的手段整顿市场,避免利用学区概念炒作贩卖焦虑,长期来看,要从根本上解决学区房问题,还需要加大资源投入,在教育资源均衡上下功夫。 “近年来,北京通过多校划片入学、生源均衡化、限制学区时限、排序入学等方式,尽可能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化,但还需要一段时间。这些举措都是为了淡化房子的‘学区’属性,促进教育公平。”胡景晖称。 严跃进也表示,学区房政策调控是必然的,盲目追高学区房,既耗费了较大的成本,也可能出现影响入学的情况,“随着教育资源的均衡化,‘老破小’这类所谓‘学区房’会出现降价现象,学区房炒作势头将得到遏制。”严跃进称。 展望未来,业内人士认为,教育公平和淡化“学区房”已经渐成趋势,学区属性将会逐渐从住房中剥离,所谓“学区房”的教育价值会越来越弱。 新京报记者 张晓兰
北京从严惩处炒作学区房,学区房要降温了吗?
我觉得北京学区房的热度并不会下降。 虽然相关部门会对北京的学区房炒作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但是北京学区房的价格并不会出现急剧缩水的情况。因为学区房之所以会有这么高的价格,并不是因为学区房拥有着较高的住房质量,而是因为购买学区房可以获得在北京上学的指标,再加上北京拥有着全国最佳的教育资源,这也使得北京的学区房一直处于奇货可居的状态。因此这一次打击炒作学区房的行为虽然可能会使学区房的价格出现短期的下降,但是从长期来看,这样的打击行为并不会取得任何的实质意义。 一、真正有价值的学区房并不会出现价格迅速下降的情况。在北京炒作学区房的行为虽然非常的猖獗,但是炒作学区房的行为并没有脱离学区房的实际价值。因为北京的教育资源正呈现越来越向上走的趋势,所以在教育资源的推动和发展之下,北京学区房的价格自然也会变得越来越高。而真正会出现价格迅速下降情况的往往都是那些没有太高实际价值的伪学区房,因为这些伪学区房并不能够让学生获得在北京上学的指标,所以当打击炒作学区房的行动出现的时候,这些伪学区房的价格泡沫也将会被逐个击破。 二、在教育资源托底下,北京的学区房并不会出现长期降温的情况。北京学区房是和北京雄厚的教育资源挂钩的产物,其实在这件事情上反映的是各地区教育资源极不平均的真实情况,如果各地区教育资源处于较为平衡的状态,那么北京学区房自然也没有了炒作价格的底气以及资本。而北京的教育资源在短时间内也并不会出现严重下滑的问题,因此北京的学区房依然会出现稳中向上的发展态势。 三、优质学区房不会受到打压炒作学区房事件的影响。学区房的质量也分三六九等,优质的学区房也就意味着孩子有机会上名牌大学,而普通的学区房也就意味着孩子就算能够在北京上学,但最终也只能够上一些普通的大学。而这一次普通学区房所受到的影响以及冲击远远要大于优质学区房,因为普通学区房本身就有着严重的房价泡沫,而这一次官方的打击力度之下,普通学区房的价格必然会出现急剧缩水的情况。 学生房可以说是一种特色产物,但是这样的特色产物确实存在着较大的弊端,因此也希望能够早些取缔学区房这种脱离时代的产物。因为这种学区房已经不适应当今的时代发展,而且将学区房与教育资源进行挂钩,会使得学生享受不到平等的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