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惩罚学生的妙招
作为一种教育措施,适当运用惩罚有利于维护和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为禁止和纠正幼儿的某些不良行为,教师常常会对孩子实施惩罚,但往往会出现以下两种现象:惩罚缺失 1.孩子的因素。孩子们都喜欢温柔和气的老师,态度严厉的老师常会被孩子们冠以凶老师的称号,所以一些年轻的老师怕得不到孩子们的认可,便不敢对孩子们凶,更谈不上对他们的一些不良行为进行惩罚。 2.家长的因素。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备受家长的宠爱,加上现今社会流行的赏识教育,惩罚常常得不到家长的支持。为避免家长的反感和投诉,部分教师对幼儿的一些不良行为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不敢实施惩罚。惩罚过度 1.体罚。个别老师以纠正幼儿不良习惯为由实施过度惩罚,甚至因自己心情不好或者其他原因,而放纵自己的行为,导致暴力事件的发生。 2.限制过多。幼儿园不同于军营,也不同于监狱,它是舒展心灵、放飞个性的地方。但教师却过分强调安全,而不顾孩子年龄小、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过高过严地要求孩子。笔者在一幼儿园曾见过一名孩子跑着从厕所出来,值班老师当即严厉训斥:谁让你跑的?回去,重新走出来。活泼的孩子当即垂头丧气地从厕所一步一步挪出来。老师从幼儿的安全出发限制孩子的行动本是好意,但如此要求,却让孩子们变成一个个木头人,唯老师之命是从,久而久之,性格也会变得胆小谨慎。 正确认识惩罚,学会艺术性地使用惩罚手段 1.认识到惩罚在幼儿园教学中存在的必要性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主张犯了过错的人应当受到惩戒,这是一个无可争辩的命题。马卡连柯也曾说:凡是需要惩戒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戒。在不行惩戒的情况下,惩戒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 安徽省特级教师薛瑞平在总结教育经验时说:在教学中,适当的惩罚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并非所有的学生都愿意接受教师善意的劝告和教育,如若完全摒弃惩罚,教育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孩子做了错事不惩罚和做了好事不奖赏一样,可以说,惩罚是教育过程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它是为了孩子更好地发展。 孩子进入幼儿园,正是秩序感形成的重要阶段,特别是中大班的孩子,对自身行为已有一定的判断标准,并慢慢建立初步的是非观。在孩子心目中,一味迁就他的老师并不一定就是好老师。该罚则罚,该爱便爱,孩子们对老师的信任度会更高。教育家洛克曾说:当孩子违反了某些规则你却不加以处罚,结果他势必轻视这些规则,而你的威信在他的心目中也就降低了。 2.重视惩罚的正确使用方法,避免过度惩罚 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其使用的方式方法应有一定的讲究。教师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不让愤怒控制自己,保持冷静,正确处理幼儿的不当行为,不致因自己的情绪失控而做出过分的事情。 洛克还说过:你应当记住,他们(孩子们)很小就能区别愤怒与理智;他们不能不尊重出自理智的东西,同时也会很快地藐视愤怒;即使愤怒可以一时慑服他们,但是这种慑服的力量很快就会烟消云散的;出于天性,他们很快就会看不起这种缺乏理智、虚张声势的威吓。因此,在惩罚时,教师一定要保持自己的理智,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树立公正无私的形象,赢得孩子和家长的信任。 做好家长宣传工作,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惩罚 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家长会,在家教园地张贴教育家对惩罚的看法,让家长认识到惩罚的必要性,理解教师对孩子的惩罚。 家长对教师产生误解,往往是因为不了解事情的真相。所以,教师要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事情发生的完整过程,清楚教师所采用的惩罚手段对孩子的教育作用。同时,教师在采用惩罚手段的时候,要做到一视同仁,从正面引导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错误所在,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接受相应的惩罚。 只有充分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才能正确使用惩罚手段,对幼儿提出适当的要求;只有适当的惩罚和正确的处理方式,才能赢得家长的信任和孩子的认可。就如洛克所说:我所说过的严厉方法不应该扩展到这种不合时宜的约束。不应把儿童的年岁或脾性的自然产物,匆忙地解释为顽固不化或故意对抗。所以,要赢得家长的支持,教师首先必须做到惩罚得当。 使用惩罚时应注意的问题 1.少用恫吓、威胁的惩罚方法 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幼儿出现各种违反规则的行为时,教师切不可吓唬孩子。比如,晚离园时孩子在活动室到处乱跑,这时,不宜说出不让你妈妈来接你了或者再乱跑把你送到小班等等。虽然只是吓唬,但孩子毕竟年幼,不知深浅,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导致有的孩子吵闹不想上学,说:老师不要我了,要把我送到小班。这也容易引起家长的反感,产生误会,引起不良后果。 2.多用自然惩罚 自然惩罚是让孩子体验自己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从而注意以后的行为。比如,孩子玩游戏时乱扔玩具,可以采用禁止游戏的惩罚手段,说:玩具不喜欢你了,不想让你玩了。 惩罚,是一门技巧,也是一种艺术。
00分享举报
怎样惩罚对学生最有效
学生犯错之后,首先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不能够以偏概全,也不是一招鲜。只要以诚待人,尊重对方,相信学生也会尊重你的。最好是不要大庭广众下,指出他的错误,也不要过于直白。 一、要“润物细无声”,不要“小题大做”。 青少年学生所犯的错误,绝大多数是一些小错,对待这些小错,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克服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要以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教师自身的行为习惯对学生有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感染作用。 二、要“迂回间接”,不要“单刀直入”。 一些学生犯了错误以后,心中往往都会感到后悔,并有一些惧怕心理。当教师在观察到犯错的学生已有悔意,对其教育宜采取“迂回间接”的方式。间接性批评教育学生是指教师对学生缺点错误不作直接批评,而在语言中隐含批评的意思,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 要“及时收兵”,不要“穷追猛打”,把握好“度”。 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就事论事,明辨是非。 有两点原则一定要坚持,一是尽量要尊重学生。二是要重视处置后对该学生的后续教育。 对待犯错的学生,老师要付出的是真诚、耐心和严而有格的教育。
老师总是罚抄作业,孩子越抄越不想学,该如何与老师沟通?
老师罚抄作业,得先从源头解决,老师为什么罚作业?一般是不写作业或者违反纪律之类的,还有一点就是老师看学生不顺眼,但这一点不大可能。 了解了根源就好解决了,如果是不写作业或者作业太多无法完成,如果是不写作业那就督促孩子写,并且要抽出时间给孩子检查作业,不要说没有时间!!!如果想要孩子更好,自己也得变得更好,时间挤一挤会有的。如果是作业量太多,那就跟老师商量作业量实在太多减少一些,让孩子负担轻一些,但是如果老师说别人能完成的话,你就注意一下是大部分人都能完成,还是只有小部分人才可以完成,如果是大部分人能完成说明是孩子写作业真的比较慢,原因可能是写字慢或者答题慢;如果是小部分人,说明老师的作业真的是布置较多,在规定时间内是无法完成的,那就应该让老师减少作业量。如果是违反课堂纪律之类的,那就应该让孩子管好自己,别用强烈手段要求孩子,可能会适得其反,可以用只要认真听课就会给奖励或者夸奖之类的方法来引导他;如果是迟到之类的就应该调整好孩子的生物钟了。最后一点,如果是老师比较针对孩子,可以直接动用家长的身份跟老师交流,或者强硬一点,直接要求校方换老师,或换班,如果校方不予许,如果可以转学直接转学,不要想老师针对孩子,忍一忍几年就好了,千万不要,如果被这样的老师针对下去,孩子会越来越不想学习,不要因为自己暂时的一念之差误了孩子的未来。 孩子不爱学习,主要是因为家长强迫后激起的叛逆因素或成绩不好导致自己不爱学习。家长不要强迫孩子学习,可以给孩子培养兴趣爱好,适量给孩子一些鼓励和奖励,这样才能让孩子喜欢上学习。
老师的“罚抄写”作为家长是怎么看待的?
我认为作为家长要看待这件事情的性质,如果只是一个对孩子小小的惩罚,那么这对孩子来说是有好处的,能给孩子一个小小教育作用! 如果老师的“罚抄写”非常过分,孩子根本完成不了,那么你可以找老师沟通,了解老是这样做的初衷,并表达出自己对孩子教育的看法。 老师应该都是为了孩子着想,家长要辩证的看待这件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