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房地产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千秋房地产 > 商用 > 正文
日本再添一艘航母,加贺号航母化改装开始
日本再添一艘航母,加贺号航母化改装开始
提示:

日本再添一艘航母,加贺号航母化改装开始

日本再添一艘航母,加贺号航母化改装开始,搭载20架隐身战机 中国航母下水之际,邻国日本也有所行动,计划再添一艘新航母,斥资203亿日元改装加贺号,完工之后将成为二战之后日本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2022年3月24日就有消息传出,日本出云级直升机母舰的二号舰加贺号,进入造船厂的船坞进行维护和更新。 日本已经开始了对加贺号母舰的航母化改造,造船厂先要对旧船头进行切割,随后会重新修建一个舰艏。加贺号的体型和结构原本就和美国的两栖战舰很像,只不过原本的舰艏相对较小,重建之后就会像美国两栖攻击舰一样。同时起飞点前方的密集阵防护系统也会被拆除,使整个起飞甲板变得更为宽阔,便于舰载机起飞。 而且,改装后的加贺号也不会搭建滑越甲板,这样将会空出更多直升机起降空间。与此同时,日本已经向美国购买了一批F-35B垂直起降战斗机,能完美适配改装后的航母。尽管日本政府一再强调,他们并没有打算在改装后的加贺号上配备F-35B,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如果不是为了航母,既然有F-35A,为什么要购买性能稍弱的F-35B呢? 有消息人士透露,加贺号航母上将会搭载20架F-35B隐身战机。从这一点来看,日本的改装计划也得到了美国的支持。二战之后日本被限制发展军事力量,但是他们对航空母舰的渴求从未停止。从日本建造这两艘出云级直升机母舰时,就在谋划将其改造成真正的航母,可以说蓄谋已久了,在日本设立军事基地的美国不可能不知道。 而且不美国的F-35B还在日本的出云号上进行了起飞和降落试验,验证了搭载F-35B的可能性。不仅如此,美国公司也曾给加贺号的改造提供方案,但是最终日本选择了自己的方案,对其进行小幅改动。在改造加贺号之前,日本其实就已经对出云号进行了初步改造,但是第一次改造并没有对船头进行彻底改造,所以还不能算是真正的航母。 未来还需要进行重新改装,到那时,日本将会拥有两艘轻型航母,虽然体型不大,但是每艘航母上能搭载20架隐身舰载机,战斗力不容小视。这也就意味着,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陆续拥有2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一般国家造航母其实并不会引发人们的反对,但偏偏是日本,他们对于二战的暴行毫无悔意,反而任由军国主义思想复苏,我们必须对其提高警惕。 日本这些年一直在大力发展自己的军事力量,试图利用任何一个可以使其军事正常化的机会,而忽略了过去曾造成世界极大痛苦的惨痛教训。在俄乌冲突发生之后,日本一直在利用这一热点,试图解除对日本的军火出口禁令。但很明显,俄乌战争并不足以让日本出口解禁,但可以看出日本的野心一直存在。 真正的航母问世之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野心只会越发膨胀,我们必须高度警惕。

日本“加贺”号完成改装
提示:

日本“加贺”号完成改装

日本“加贺”号完成改装 日本海上自卫队“加贺”号完成“航母化改装”后首次驶出船坞。“加贺”号是日本第2艘直升机航母,即“出云”级的2号舰。“出云”号和“加贺”号最初都被日本称之为“护卫舰”,但其满载2.6万吨的排水量早就已经远超护卫舰通常的4000吨级。它们最初只能起降直升机,但在日本政府曾经修改防卫计划大纲,并决定购买美国的F-35B垂直起降战斗机后,就开启了对这2艘“出云”级的航母化改装,这种改装主要涉及2个方面内容。 第一,海上自卫队要给其甲板换装耐高温材料。“出云”级要容纳F-35B垂直起降战斗机,就要面对其发动机的尾焰高温问题。F-35B起降时,尾焰温度很高,会对甲板造成灼伤。而“出云”号和“加贺”号的原装甲板都无法耐高温,因此必须进行对应改装。第二,2艘舰都需要将舰艏的梯形截面拆除并换装成正方形截面。这一改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甲板面积,使其能够容纳更多的战斗机。这2项改装是分阶段进行的。日本先是对“出云”号进行了对应的改装,邀请美国海军陆战队的F-35B战机在进行了检测,之后发现效果良好且方案可行,于是在2022年3月开始了对“加贺”号的改装。 日本方面估计,对2艘直升机航母的改装均将于2027年左右完成。也就是说到2027年,日本将拥有2艘能够搭载F-35B战斗机的准航母。当然,只有硬件方面的改装还是不够的,日本海上自卫队还需要对这2艘军舰进行软件方面的升级。据悉日本为此特意从美国雷神公司购买了“联合精确着陆系统”。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对着舰的F-35B进行引导。这套系统还具备夜间工作能力,可使“出云”级具备昼夜起降能力。经过改装的“出云”级战力如何?简而言之就是不能小觑。 “出云”号和“加贺”号的特点之一就是其甲板长度几乎与舰身等长。这大大增加了甲板上的垂直起降点个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说法是,如果单看甲板的面积,“加贺”号比美国的“美利坚”号都小不了多少,但是如果说起排水量,“美利坚”号的满载排水量为4.7万吨,而“加贺”号的满载排水量不过2.6万吨出头,就算是加上改装之后的重量,其排水量也不会超过3万吨。在排水量相差1.5万吨的情况下。“加贺”号的甲板面积也比“美利坚”号小不了多少,有人认为这显然日本人隐瞒了“加贺”号的真实满载排水量。其实并非如此,主要的原因还是其设计上的优势。 “加贺”号在改装之前,全舰的长度248米,飞行甲板长度245米,宽38米。在进行了改装之后,甲板长度没有多大缩减。我们仍然可以采用248米这个长度。美国的“美利坚”号排水量4.7万吨,长度为257米,宽度32米。长度略微比“加贺”号长一点,但是宽度就和“加贺”号差了6米之多。这样简单的计算下来。“加贺”号有9400平方米甲板面积,的确比排水量高出自己1万多吨的“美利坚”号的8200平米更多。“加贺”号之所能在排水量不足的情况下,拿到这样一个宽大的甲板面积,主要在于日本在“加贺”号上的2个特点:一是甲板外漂的非常厉害。另外一点就是“加贺”号彻底抛弃了用于两栖作战的船坞。 那么经过改装之后的“加贺”号和“山东”舰相比,有没有技术方面的优势?答案是有,但是优势并不大。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舰载机的数量。“山东”舰的满载载机数量应该在23架左右。那么“加贺”号又能携带多少架战机?“加贺”号的机库面积约为4000平方米,这意味着其机库中,最多只能停放12架F-35B战斗机。算上甲板上停放的F-35B,那么“加贺”号能携带的F-35B战斗机总数量应该不会超过20。仅仅从能够携带的舰载机数量来说,“加贺”号和山东号几乎拉不开差距。在舰载机的起降效率方面,“加贺”号可能还具有一定的优势。毕竟“加贺”号和“山东”号使用的起降方式不同。“山东”号使用的是滑跃起飞阻拦降落,“加贺”号使用的则是短距起飞垂直降落。从日本统合幕僚监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来看,此前“山东”号在16天的时间内起降约为610架次左右。也就是平均每天40架次左右。如果除去直升机,“山东”号的起降效率大约在每天20到30架次左右。 由于目前F-35B战斗机还没有部署在“加贺”号上。我们就只能拿作用和功能非常类似的美国闪电航母“美利坚”号进行一个对比。此前美国在测试“美利坚”号的时候,只携带了16架F-35B战斗机。在测试中,其在大约14个小时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40架次以上的起降,显然这个起降效率要比“山东”号略高一些。但是“加贺”能不能达到这样的水准,还是两说的。从战斗机起降效率方面来看,双方的差距应该并不会很大。 从舰载机的角度来说,F-35B和歼15战斗机相比,显然前者的作战性能具备一定的优势。这样看起来的话,“加贺”号的战斗力似乎还比“山东”舰可能也差不了太多。最后说说后勤问题,“加贺”号的补给似乎更加容易。因为“加贺”号使用的动力是JP-5航空煤油,这个燃油和其舰载机使用的燃油完全相同。如果补给起来,“加贺”就只需要1种油即可,这无形之中就大大降低了后勤补给的难度。而不管是“辽宁”号还是“山东”号,需要补充推进使用的重油、发电使用的柴油、舰载机起飞的煤油,其后勤补给难度显然要略高一些。 不过随着“福建”舰日后服役,日本的“出云”级和 “福建”舰 就完全没有可比性了。

加贺号航空母舰的概况
提示:

加贺号航空母舰的概况

本舰原为八八舰队计划中第三艘建造的战列舰,1919年1月,海军对川崎造船厂下令准备建造加贺号的前置作业 ,这也是川崎造船厂建造的第四艘战列舰。1920年7月19日于神户川崎造船厂以战列舰设计起造,1921年11月17日早上8点30分在作为天皇代理人的伏见宫博恭王及10万民众的观礼中下水。按照原先设计,加贺级战列舰为当时刚完工的长门级改良级,不但装备了更强大的五座41厘米联装舰炮,最高航速也达26.5节。然而在1922年签订的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下日本决定将计划中天城级战斗巡洋舰改装为航空母舰,加贺级因舰体设计较为粗短相对不适合改装成航舰,而被列入废舰的行列。于是1922年2月5日,建造加贺号的工程停止,并列入靶舰作为新级鱼雷与炮弹之实验品,已经下订的资材则转用给天城级改装航空母舰的作业中。但1923年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在船厂的天城号因地震震落船台龙骨扭曲,因此报废,日本遂将原定停建销毁的战列舰“加贺”接替“天城”改造为航空母舰。加贺号改造成航舰的最初方案将是一艘全长217.93米(715呎)、最大船宽33.52米(715呎)、标准吃水船宽30.87米(101呎3寸)、吃水6.67米(21呎9寸)、排水量26,950公吨、20cm炮10门、12cm炮6门、12cm高射炮12门、舰载机36架、满载极速27.6节的航空母舰。舰体工程仍在原先川崎造船厂继续,12月13日改由横须贺海军工厂负责改造成航舰的工作,最后于1928年3月31日完工,编入横须贺镇守府服役。其姊妹舰土佐号则在停工后充作靶船沉海。“加贺”号航空母舰的布局形式与赤城号相似,采用双层机库,且受英国皇家海军暴怒号航空母舰的两段式飞行甲板影响而采用3层飞行甲板的三段式构造。三段式的想法是将起飞、降落的空间隔开,最上层甲板作为降落用、第二层甲板作为战斗机等小级机种起飞用、最下层也是最长距离的甲板则作为轰炸机等重级机种起飞用,借此提高出击及回收效率。加贺号改造时将舱间简化,以牺牲舰体损管控制的代价下获得日本帝国海军航舰中最大容量的舰载机搭载能力。不过,三层甲板的想法低估了航空工业的进步速度,1930年代初的飞机又比1920年代要更大更重,需要的降落空间与指挥装置也就更加复杂;为了方便管制飞行作业,加贺号在1932年在前升降机右舷增设了塔级舰桥充当飞行指挥所使用。加贺号的主机是由川崎制造,英国设计的柯蒂斯-布朗式蒸气涡轮机,战列舰时代评估91000匹马力的输出可以满足时速26.5海里,但因为改装成航空母舰后重量减轻因此极速提高到27.5节。加贺号的锅炉则采用12部ロ号(B级)舰政本部式锅炉,操作压力为20公斤/平方厘米(2,000 kPa; 280 psi)。其中8部专烧重油,4部油煤混烧,携带8000长吨的重油与1700长吨的煤炭。因此续航力较为不足。加贺号建造时日本海军仍然摸索最适合的航舰烟囱设计,凤翔号的经验发现可动烟囱成效不佳,赤城号的经验认为设置在右舷的烟囱排烟会影响战机的起降,当时研发舰体设计的霞浦技术研究所使用风洞也找不出更好的答案;因此加贺号的烟囱有别于凤翔和赤城,采取另一种假设设计。加贺号的左右两舷装设巨大排烟管,侧舷延伸到舰尾,试图将烟引导致舰艉排放,这项设计则是参考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而来。这却引发甲板与住舱的邻近区域平均摄氏40度的高热问题,同时引导到舰尾的废气仍然会干扰降落作业,这项设计在当时的航舰中堪称失败。加贺号同样安装重巡洋舰级的200公厘舰炮,其用途为压制以鱼雷奇袭舰队的水面舰。

加贺号航空母舰的介绍
提示:

加贺号航空母舰的介绍

8月27日下午,日本海上自卫队第二艘“出云”级直升机母舰(DDH-184)正式下水,并命名为“加贺”号。其首舰“出云”号已于今年3月25日服役。对于中国,“加贺”号会令人想到日本的侵华战争。“加贺”号航空母舰被认为是“侵华主力”,参与过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一直在中国海域活动,多次支援日军作战。日本学者河井丈侍称,有中国人把“加贺舰”称作“恶魔舰”。

加贺号航空母舰的历代舰长
提示:

加贺号航空母舰的历代舰长

宫村历造 大佐(大正10年11月1日就任 - 大正11年6月25日辞任)战列舰建造中止小林省三郎 大佐(昭和2年3月10日就任)航空母舰改造,河村仪一郎 大佐(昭和2年12月1日就任) 河村仪一郎 大佐(昭和3年3月31日就任)宇野积三 大佐(昭和5年12月1日就任)大西次郎 大佐(昭和6年12月1日就任)冈田偆一 大佐(昭和7年11月15日就任)原五郎 大佐(昭和7年11月28日就任)兼任野村直邦大佐(昭和8年2月14日就任)近藤英次郎 大佐(昭和8年10月20日就任)三并贞三 大佐(昭和9年11月15日就任)稻垣生起大佐(昭和11年12月1日就任)阿部胜雄 大佐(昭和12年12月1日就任)大野一郎 大佐(昭和13年4月25日就任)吉富说三 大佐(昭和13年12月15日就任)久保九次 大佐(昭和14年11月15日就任)山田定义 大佐(昭和15年10月15日就任)冈田次作大佐(昭和16年9月15日就任、于中途岛战死)

日本加贺号航空母舰有哪些实战记录?
提示:

日本加贺号航空母舰有哪些实战记录?

加贺号服役之后,与赤城号一同编为第一航空战队,此后两舰一般共同执行任务,两舰的命运也很类似。两舰均参加过1932年日本侵华八一三淞沪会战。1932年2月22日和26日,加贺号的数架舰载机分别轰炸了苏州和杭州,当时配备的舰载机为90舰战和89舰攻。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加贺”号一直活动在中国海域。1939年“加贺”号返回本土。 1941年12月7日日本航空舰队偷袭珍珠港,“加贺”号是6艘参战航空母舰(赤城、加贺、苍龙、飞龙、翔鹤、瑞鹤)之一。 1942年1月,南云忠一海军中将率领第一航空战队(赤城和加贺)与第五航空战队(翔鹤和瑞鹤)参与东南亚外围诸要地的攻击,其中包括1月20日-23日,空袭新几内亚俾斯麦群岛的拉包尔基地。而后南云舰队向西扫荡南太平洋至印度洋的整个海域。 包括2月19日空袭澳大利亚达尔文港、3月3日协助占领荷属东印度,空袭爪哇南岸芝拉扎港。而后,加贺号回本土修理,没有参与4月在印度洋对英海军的作战。 1942年6月,第一航空战队(赤城和加贺)与第二航空战队(苍龙号和飞龙号)参与中途岛海战,全部战沉。加贺号于1942年6月4日在中途岛西北海域被来自美军“企业”号航母舰的俯冲轰炸机命中四颗炸弹炸沉。1942年8月10日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