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房地产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千秋房地产 > 商用 > 正文
为什么父母总会妥协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呢?
为什么父母总会妥协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呢?
提示:

为什么父母总会妥协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呢?

很多时候,孩子对父母提出不合理的要求,父母无法通过沟通打消孩子的念头,也不能处理好孩子随之而来的情绪,父母通常会用另一种方式表达,比如对孩子说:“我这么做是为了你好。”与此同时,父母对孩子的哭闹会产生愤怒的情绪,却不能表达出来,所以这个时候的父母是无力的。

可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当父母说出“我是为你好”的时候,孩子不能理解,也感受不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因为这句话包含了抱怨,孩子在这句话里听到的是:“我都对你这么好了,你怎么可以这样?你还想怎么样?”


过度的爱,是父母的溺爱;过度的自由,则是父母的无力。父母在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时,应该有足够的底气给予回应,构建应有的框架和边界。对于孩子的要求和情绪,父母应该有能力面对,不能完全顺着孩子的心意。

对孩子要求的无底线妥协,就是在纵容孩子,纵容孩子就像是在讨好一样。讨好是害怕对方的离开。

很多父母对孩子是有依赖的,这种依赖导致父母对孩子无底线地妥协,从而不能与孩子建立边界。


当父母的情感只能通过孩子获得的时候,父母的潜意识里担心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会让彼此之间产生距离,而距离意味着父母失去孩子对自己的依恋。有些孩子对父母的这种感觉很敏感,所以他学会了以此来要挟父母。

父母因为害怕和孩子的疏远,所以对孩子的依赖感会变得越来越强,尤其是夫妻关系并不稳定的家庭,孩子往往会变成维系夫妻情感的纽带。如果父母任何一方缺位,另一方与孩子的亲密特质就会变得趋向过度依赖。

过度依赖的关系很容易把爱转变成恨,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父母如此爱孩子,最后却酿成了很多悲剧。


所以,父母需要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究竟真的是在爱孩子、给孩子自由,还是因为自己内心的恐惧和焦虑。如果是后者,那父母满足的其实是自己的情绪。

没有了边界,也就没有了各自的空间。孩子的活力和天性不应该被压抑,但也需要一个尺度,超出了这个尺度,孩子的自由就会给他人造成影响或是入侵他人的空间。我们都渴望做自己,孩子需要成长的空间,父母也需要自己的空间,爱孩子也不意味着父母要失去自己。

家庭就像是社会的缩影,家庭环境其实就是一个共同的空间,就像社会环境是属于所有人的空间一样。

既然是共同空间,就是由生活在这个空间的人共同构建和维护,这也是共同的规则。规则保护自由,而自由也是在规则里产生。

父母对孩子毫无原则的妥协,都会带来哪些后果?
提示:

父母对孩子毫无原则的妥协,都会带来哪些后果?

其实父母管得太少或者管得太严,不在我们身边的情况并不少见。一般溺爱孩子的父母都认为孩子已经压力很大了。趁着孩子还小,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对孩子不会有什么影响。太严格的父母认为没有规则,他们就不可能成为方圆。如果我们现在不从生活细节上管教孩子,将来怎么让孩子站在社会上?这两种观点听起来很有道理,但问题在于,这些家长处理矛盾的方式不是综合考虑,而是“爱孩子”和“制定规则”之间的选择题。 这种非此即彼的选择必然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过度爱孩子的家庭导致孩子不守规矩、不礼貌、不尊重;后者让孩子变得谨慎,循规蹈矩。父母需要意识到规则和爱情本来就是统一的。 “有规则的自由叫活泼;没有规则的自由叫肆无忌惮;不骄不躁叫规矩,不活泼叫死板。”听起来很尴尬,但也不难理解:“比如牛场四周是铁栅栏,奶牛在栅栏里吃草喝水,到处乱跑。这叫活泼,牧民不善于干扰;如果你跳出大门,你是放肆的,你必须干涉。 不出格子,这是规矩;如果你在围栏里,但不准吃草喝水,也不准乱跑,那就没意思了。同理,如果我们对孩子的爱造成了自私和懒惰,让孩子缺乏最基本的能力和教育,那么这种爱就会造成无尽的伤害。相反,如果我们为孩子制定的规则在家里造成冷漠和冷淡,压抑和扼杀孩子的天性,那么这样的规则就毫无意义。毕竟家的本质是内心的归宿。需要的是真诚的关心和亲近,需要的是人情和共情。 有的家长说:“家里有规矩,孩子没毛病!”这是很多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孩子不听你的原则,经常哭闹不吃饭威胁父母。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父母一再降低底线。比如和孩子约定每天只玩iPad半小时,但是孩子一哭,大人就妥协了,所以再玩半小时的被宠坏的孩子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的要求总是得到满足。第一次出现问题,大人会妥协,只会给自己和孩子的未来带来更多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