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有什么禁忌或风俗?
正月禁忌有忌搬新家(正月不宜动土)、忌办红喜事(月太岁压头)、忌骂脏话(不吉利)、忌杀生(”司祭神“)、忌理发(”思旧“”死舅“)、忌扔粮食(被当成”馒头“)、忌揭倒有(不可人为揭掉)等。正月习俗有女儿回娘家(大年初二)、拜财神(事业)、拜年(有心拜年十五不晚 。)等。 1、忌搬新家 按照民间的说法,正月是不建议搬家,也就是说正月不宜动土,因为正月是一个吉利的月份,也是新一年的开始,这时候大家都是忙着团圆和幸福,一旦搬家,也就是气场的转移,容易破坏运势,所以在民间都没有正月搬家的说法。 2、忌办红喜事 古代很少有男女在正月结婚的,古代有“抬头红”一说,即男女正月结婚,乃月太岁压头,不利儿孙,因此正月很少有新人结婚。 3、忌骂脏话 正月里忌吵架、骂人。旧时民俗以为正月里吵架会败兴一年,吵架骂人会带来不吉利的事情发生。 4、忌杀生 动物的轮回道在正月停止,古代传闻说掌过动物轮回道的“司祭神”的母亲生日是在正月初八,因此”司祭神“在正月会关闭轮回道给母亲过寿,因此被你杀死的动物的亡灵无法进入六道轮回,会跟在你的身边,直到下个月的第三日(也就是二月初三)。 5、忌理发 按照长辈的观念来说,正月里是不可以剪头发的,因为正月里剪头发在古代被认为是一件不吉利的事,所以上到老,下到小,在春节之前都要去修剪好自己的头发,正月里不允许再去剪头发。虽然我们现在对这些忌讳越来越不重视,但是正月里开门店铺本来就少,剪头发也不方便,中国人讲究入乡随俗,所以并不要过度轻视我们的传统习俗。 6、忌扔粮食 看过三国演绎的朋友应该知道,诸葛亮平定南帮时杀了很多人,后来诸葛亮做成了一种祭品‘馒头’来给死难者献祭,从那以后,民间便流行用馒头,或者其他谷物做成面食,献给死者,然而正月阳气上浮,阴气也同样上浮,有时往往活人和死人只隔着一层几寸薄的洋土,如果你不小心把粮食掉在地上,千万不要捡,要赶快离开此地,如果你故意扔掉粮食,后果不堪设想!因为地下的朋友尝到一次甜头,会跟着你的,他们知道你还会仍,在你的身上有甜头吃,如果你不再仍了,他们会把你当作‘馒头’。 7、忌揭倒有 这里说的揭,是人为的揭,古历阴历三十是全年最阴的一天,而倒有(吊钱)是古代的一种刑具,(“吊钱”,又名“倒有”,古名吊虔,是夏朝的一种刑具,用几片白纸盖住受刑者的脑袋,用一个磨盘在受刑者的胸口碾压,直到受刑者五脏都被压成血汁为止,而受刑者盖头的那张纸早就被染成红色,染红之后,白大臣挂在刑场的窗户上,用来警世犯罪者)是镇邪圣物,如果被风吹走,说明你家已经有神看管了,如果是人为的揭掉,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一定要到了规定的日子,才能揭掉。 8、女儿回娘家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需要回娘家,需要有丈夫陪伴,又叫迎婿日。这一年回家的女儿需要携带礼品与红包分享给娘家的小孩,并且需要在娘家吃午饭,但需要在晚饭前赶回婆家。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在这一天拍全家福,记录下一家人最为美好的生活。 9、拜财神 在大年初四使祭拜财神的日子,老板若想要将人炒鱿鱼,这天就会不请他来拜财神,员工的内心也就会心知肚明,自己会主动收拾东西离开。还有传说灶王爷在正月初四周天回来要查户口,所以说这里也不能远行,直接在家里活动即可。 10、拜年 拜年的时间一般为初一至初五,过了腊月初八就走亲访友多被视为拜早年,而正月初五以后、十五之前走亲访友为拜晚年 。早年和晚年都属避免遗憾的应急或补救性质,民间有谚语:有心拜年十五不晚 。 禁忌概念: 人们对神圣的、不洁的、危险的事物所持态度而形成的某种禁制。 危险和具有惩罚作用是禁忌的两个主要特征。是人们为自身的功利目的而从心理上、言行上采取的自卫措施,是从鬼魂崇拜中产生的。 禁忌大致分为原初阶段、次生阶段与转化消亡3个阶段。 丧葬禁忌与祭祖是禁忌的原初形态,与鬼魂信仰的联系最直接。次生阶段人们继承了原始时期的鬼魂崇拜所出现的禁忌,将它们制度化、礼仪化,并作出繁琐的规定。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春节禁忌
正月十三有哪些传统习俗
在我国民俗中,正月十三有灯头生日、滚龙灯、扎彩灯、祭祀关公、祭海、吃汤圆、放海灯、等习俗。 1.灯头生日是因为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日子临近了,各家都试点制好的灯,才被说为“灯头”之日。 2.滚龙灯的习俗在繁昌荻港镇已传承了一百多年,一般为期四天。每年正月十三日为试灯,十四日为起灯,十五日为正灯,十六日为圆灯。 3.扎彩灯。老北京的年禧歌谣有称,正月十三日为“上灯”,从正月十三这天起,人们就开始张灯结彩扎彩灯了。 4.放海灯。放海灯是我国渔民的传统习俗,据庄河民间传说正月十三是海神娘娘生日。 5.祭海。相传这一天是海龙王的生日,每年的这一天,渔民都会举办形式多样的祭海活动,祈盼全年风调雨顺,渔业丰收。 6.祭祀关公。祭祀关公则是在西安长安区农村的一种祭祀习俗。 7.吃汤圆。正月十三晚上全家吃汤圆,寓意“圆圆满满”。
正月十三杨公忌能出门吗
不能。十三不能出门一般是指正月十三不能出门,因为这一天是杨公忌。这一天是杨公忌日,诸事不吉,大事儿勿用,因此并不是吉日吉时,在正月十三这一天要留意安全出行,做事需慎重。如果不等候恰当的时机而肆意妄为,胡乱决定做事,那么容易导致诸事不成,还会带来许许多多的麻烦和灾祸。所以说,大家在这天最好不要轻举妄动。为了出行能顺顺利利,最好不要选择正月十三这天出门。忌出门_俗语说“正月十三阎王忌,屙屎尿尿都不利”,可见人们对这天是多么的忌讳,因此忌出门,认为诸事不宜。古人认为地府中的阎王都对这天如此忌讳,凡人更要加倍小心,有些老一辈人就认为这天忌出门。
为什么正月十三不能办大事 杨公忌日不吉利
现在的人们在办大事之前都喜欢去参照传统的老黄历选择合适的日子。而人们也认为择吉日办吉事,能够让事情进展得更加顺利。不过民间说法认为正月十三这一天并不是黄道吉日,不适合办大事。下面的文章会具体为你分析。 为什么正月十三不能办大事 正月十三这一天不能办大事,是因为这一天是杨公忌日,办事的话反而会不顺利,招来很多的霉运。这十三个“忌日”分别是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廿九、八月廿七、九月廿五、十月廿三、十一月廿一、十二月十九。 世传为唐代风水宗师杨筠松所订定。在玄空家的眼里,在这十三个日子里不宜办大事,需要注意规避。 正月十三的习俗 正月十三这一天人们都会散花灯,作为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文化,在农历正月十三日至十六日晩上,人们会在家中燃灯遍散各处以辟除不祥。散灯还被叫做“散小人”,晚清文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顺星》中记载:“十三日至十六日,由堂奥以至大门,燃灯而照之,谓之散灯花,又谓之散小人。亦辟除不祥意也。“灯花”就是用普通的皱纹纸做成,一般要选五种颜色,双数是绝对不可以的。灯花的制作过程也很讲究,做之前必须要把手洗干净,还要预备一块潮湿的干净毛巾,因为在“捻”灯花的时候手很容易变得光滑而没办法“捻”动。同时,在正月十三有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被称为“灯头生日”。民间在这一天要在厨灶下点灯,称为“点灶灯”,其实是因为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日子临近了,各家都提前制好的灯,为正月十五做准备。 正月十三的忌讳 1.忌打碎家具 很多的人们都认为在正月十三这一天如果打碎家具,一年四季不吉利。不过在当今社会,当孩子们由于不慎打碎了家具也不要紧,只要大人们赶快说上一句:"岁(碎)来(了)好,岁来好,岁岁平安",就能够逢凶化吉。 2.忌争吵打架 正月十三这一天小孩不要说脏话、年轻人打架斗殴、家里人抬杠伴嘴,凡是遇上这种事,亲朋友、街房邻居都会来劝说制止,希望大家都能够和和满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