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房地产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千秋房地产 > 商用 > 正文
2021上海高考时间
2021上海高考时间
提示:

2021上海高考时间

2021上海高考时间表安排如下: 语文:7月7日9:00-11:30。数学:7月7日15:00-17:00。外语:7月8日15:00-17:00。外语听说测试:7月9日8:00—11:40,1:00—4:40。 2021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文化考试将于6月7日至9日举行。 上海高考报名需要的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身体状况符合相关要求。 3、上海市户籍在沪报考对象:具有上海市常住户籍的高中阶段学校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含具有本市常住户籍的非本市高中阶段学校毕业生)。 4、其他符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21年上海市普通高校考试招生报名工作的通知》(沪教委学〔2020〕44号)规定的非上海市户籍考生。

2022上海高考日期
提示:

2022上海高考日期

2022上海高考日期安排在2022年7月7日-9日期间。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 语文 7月7日9:00至11:30 数学 7月7日15:00至17:00 外语笔试(含听力) 7月8日15:00至17:00 外语听说测试 7月9日8:00—11:40/1:00—4:40 上海高考延期依据 一是大考之前,要尽可能给高三、初三以及参加等级考的高二学生到校学习留出必要时间。疫情过后,学生由家门直接走进考场,应考状态可能难以保证。 校长和老师们普遍认为,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要给考生们留出一段在校学习的时间,巩固复习成效,稳定考前心态,适应考试环境,从而能以更好的状态迎接考试。 二是需要在等级考和秋季统考之间留出一定的时间间隔。秋季统考比等级考权重大,两次考试之间留出一定的时间间隔,让考生在完成等级考后,再专心复习一段时间,以迎接语、数、外3门统考科目的考试,这样安排更为合理,也符合以往惯例。

上海高考各科目时间
提示:

上海高考各科目时间

2023年上海高考各科目考试时间如下: 上海2023统一高考时间安排: 6月7日:语文9:00-11:30;数学15:00-17:00。 6月8日:外语笔试(含听力)15:00-17:00。 6月9日:外语听说测试 8:00起。 上海2023等级性考试时间安排: 化学科目时间:5月8日9:00-10:00。 思想政治科目时间:5月8日13:00-14:00。 物理科目时间:5月8日15:30-16:30。 历史科目时间:5月9日9:00-10:00。 地理科目时间:5月9日13:00-14:00。 生物学科目时间:5月9日15:30-16:30。 2023年上海高考模式: “3+3”模式是上海高考改革的新方案。第一个“3”代表语文、数学和外语三门科目,每门满分150分,语数外总共450分,不分文理,所有人考生都考一套卷子,俗称“大三门”。 第二个“3”代表学生要在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门科目中任选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俗称“小三门”,每门满分70分,三门总共210分。“大三门”和“小三门”总分满分660分。 以上数据出自大学生必备网。 高考志愿填报方法: 1、第一志愿很关键 许多考生及家长名校情结很重,一心想进名校。高考志愿填报最关键、最核心、最重要的,是所报志愿尤其是第一志愿能否抛档、能否录取。因为重点名校的第一志愿录取率一般都在百分之百,要一矢中的。 如果冒险搏高,不留余地,就会导致风险很大。如果将所选择的学校适当下降一个档次,还可将所选择的专业适当上升一个档次。 2、了解大学的真实情况 全面了解学校各方面的情况。如学校的办学历史、发展过程,是属于本科一批还是本科二批招生,是否属于"985工程""211工程"院校,学校的强势学科、特色专业有哪些,是否有重点学科,师资力量如何,总体就业率怎样,保送研究生或考研录取的比例如何等等。 3、寻找适合自己的大学 要考虑考生平时的学习情况、高考考分情况、思想品德情况、身体健康状况、家庭经济情况等自身竞争实力。

上海高考科目时间
提示:

上海高考科目时间

2023年6月7-9日举行全国统考,各科目考试时间为: 语文6月7日9:00-11:30 数学6月7日15:00-17:00 外语笔试(含听力)6月8日15:00-17:00 外语听说测试6月9日8:00起 高考是高等学校选拔新生的制度,中国有1300多年科举考试的历史,这一制度曾显示出选拔人才的优越性,影响了东亚各国。1905年,清廷出于发展新教育、培养实用人才的需要,废除了科举制度,转而引进西方的学校考试制度。中国现代高考制度的建立,就有这样两个重要来源:一是科举考试制度所形成的传统考试思维和价值,二是西方现代考试制度的模式和手段。 考生应在认真阅读有关高校招生章程以及所在地省级招委会公布的招生规定后,参考高校公布的招生计划,按有关规定和要求选择填报学校和专业志愿,并对所填报志愿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承担责任。因考生本人疏漏或失误造成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责任。各级招生考试机构和高级中等教育学校要组织力量加强对考生志愿填报的政策解读和技术指导。考生填报志愿结束前各级招办不得将考生高考成绩提供给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