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房地产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千秋房地产 > 商用 > 正文
郭麒麟为什么拜于谦为师?
郭麒麟为什么拜于谦为师?
提示:

郭麒麟为什么拜于谦为师?

郭麒麟为什么拜于谦为师郭麒麟是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的大儿子,德云社相声演员。郭麒麟原名郭奇林,郭麒麟乃是艺名,德云社内部昵称“大林”。郭麒麟自小喜爱相声,拜著名相声演员于谦为师。2011年6月,郭麒麟从学校退学,而且还学起了相声表演。但是作为郭德纲的儿子,他却拜于谦为师。为此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不自觉亲自带儿子。 很多人都知道,在相声界,郭德纲和于谦的名气可是无人不知的,而且两个人也是一对非常有默契的老搭档了。郭德纲是德云社的一把手,而于谦可就是老二了。而且郭德纲和于谦也都收得有自己的徒弟,相声这个才艺必须要有老师指点才能成功的更快。 父亲是父亲,没法拜父亲为老师,学谁无所谓,博采众长,兼容并包是对观众的回报,你是绝世天才听能听会是你的能耐。但是进这个行,吃这碗饭,要拜入哪位老师的门下,行内才承认你是这个门里人,谱系上才有你的名,哪怕这个师父一天没教你,你也得搭板高供,算是感谢师父领你进门,给你饭吃。由于黄金搭档关系很好,所以他们的孩子也就互拜师父。 说相声没有那么容易郭德纲说笑会传染的。但是冷场也会传染。如果在台上一个细节把握不好,瞬间就会非常的尴尬,而且你后面再口吐莲花也没有用了。郭德纲说起相声这个行业也是非常辛苦的,但是他说如果儿子愿意的话。他还是希望儿子能够继承他从才艺。 我赞成老郭这句话,不是我多么出色,让同行衬托。老郭的昔日的苦难是他的财富,没那些个,他的东西不能这么瓷实,触及老一代的艺术那个鸾羽。但你要说到了,没到,起码说老郭在语气,尺寸,语言节奏这个把握上,和当代这几个宝字辈的演员比,常宝华,田立禾,马志明,这几位比,还是能听出明显的差距,不是说风格不一样,确实是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只是现在这个身份地位,没法像评书里讲的,来个二次学艺了,确实是很难。 严师出高徒,棍棒之下出孝子,对儿子严厉不起来,是变相的害了他,所以郭德纲便让郭麒麟拜入了于谦门下,于谦也是正统的相声名家子弟,师父是著名的相声大师石富宽先生,于谦更是其门下大弟子,郭麒麟拜于谦,也是有了正统的相声门派。 如今的郭麒麟观众也可以看得出,于谦把他教的很好,不仅有出色的舞台功底,平时为人方面也是非常的谦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于谦的为人就是与世无争的性格,培养出来的郭麒麟更是知书达理,一股子书香门第的风格。 郭麒麟跟着相声皇后学什么?郭德纲的一身本领,郭麒麟学到一到二层,吃饭不是问题。那么于谦教郭麒麟啥呢? 或许是玩儿。 玩与会玩不一样。 德云社谁会玩?只有于谦,他本身就是顽主。 于谦开动物园,逗鸟唱歌,声色犬马各种活计,无一不会,无一不精。 于谦这些玩儿除了修身养性,开阔眼界,增长气度外,可是费钱的功夫,换句话说,进入这个圈子,结交的都是京城的达官贵人,富家子弟,人脉圈子级别是最高级的。 结交这些圈子也有问题,毕竟是声色犬马,对人心腐蚀很大,于谦秉性纯良,或许是人设,换个说法,于谦知道是非,知道度在哪里,有于谦把控,在玩上是郭麒麟跑偏可能性很低。 通过玩儿,郭麒麟开阔眼界,就不会与师兄弟去争那一厘一毫,社内气氛可以维持, 通过玩儿,人脉圈子广,就有各种活法,不怕在德云社吊死。 所以说于谦是郭麒麟最好的师傅。

为什么郭麒麟的个人性格更像于谦,而非郭德纲?
提示:

为什么郭麒麟的个人性格更像于谦,而非郭德纲?

性格这个东西又不是天生的,都是后天经过环境养成的。郭麒麟的性格更像于谦,是因为于谦是他的师傅,他一直都跟着于谦学相声,学做人,自然会更倾向于谦。而郭德纲的话,明显看得出来,他平时的商业活动比较多,或许对郭麒麟的教育时间还没有于谦那么多,所以郭麒麟和于谦在一起的时间更多,这也无可厚非。 其实这几年,郭麒麟的发展已经很不错了,一步一步,稳扎实打,走得很踏实。他作为德云社的少班主,而且还只是年轻人,如果说没有沉稳的性子,恐怕现在早已翻天了。但是他却没有,他还真的和别的年轻人不一样,他能够取得现在的成就,还真的和他本身的性格分不开,当然了,也和他的教育分不开。 我以前总觉得郭德纲这个人没什么文化,对于儿子的教育估计也不会太好。但是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是错误的,至少目前看来,郭麒麟被教育得非常好。或者这也是他为什么要让郭麒麟拜于谦为师傅的原因。于谦的家庭背景大家都知道,而且他本来也是比较有文化底蕴的,为人处世也是非常沉稳的那种。 所以郭麒麟在他的教育之下,不仅没有年轻人的狂傲,反而还有与自身年龄不符的沉稳大气,这是非常难得的。可以看看他的同龄人,又有多少人能有他这样的性格,而他的性格沉淀,有一大半原因是来自他的师傅。

郭德纲和于谦的关系是什么?
提示:

郭德纲和于谦的关系是什么?

郭德纲和于谦的关系既是同门师兄弟,也是好兄弟好朋友的关系。同门师兄弟是因为两人的师傅分别为侯耀文和石富宽,而侯耀文和石富宽正式一对搭档,所以两人也就相当于师出同门了;而好兄弟好朋友就不辩自明了,两人合作多年,风风雨雨,从落魄走向辉煌,一直不离不弃。 于谦是地道的北京人,热爱相声,82年开始学习,85年正式拜师石富宽。无奈的时当时相声颓势已显,小品等喜剧形式大行其道,于谦为了生活不得不向影视界发展,同时也在各个电视台的一些节目中担任编导和主持人。 和郭德纲的那一次偶然的合作,使双方都对对方产生了强烈的欣赏之情,而郭德纲对相声的理解也让于谦那颗热爱相声的心又一次活跃了起来,所以当郭德纲邀请他进入德云社时,于谦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郭德纲和于谦相识的故事。 郭德纲和于谦相识实在98年,虽然认识很早但是俩人也仅限于认识而已关系远没有现在这个好,一次北京市曲艺团演出中郭德纲被叫来替演,和于谦临时组成搭档。 而这一次的临时组合让俩人都感觉很舒服,之后俩人有合作了几次,直到有一天郭德纲主动邀请于谦“入伙”,于是04年于谦正式加入德云社,到了05年郭德纲以前的搭档张文顺先生年龄较大身体不好所以开始正式和郭德纲搭档,这也成就了这一对黄金搭档。

于谦和郭德纲是什么关系?
提示:

于谦和郭德纲是什么关系?

郭德纲和于谦的关系既是同门师兄弟,也是好兄弟好朋友的关系。同门师兄弟是因为两人的师傅分别为侯耀文和石富宽,而侯耀文和石富宽正式一对搭档,所以两人也就相当于师出同门了;而好兄弟好朋友就不辩自明了,两人合作多年,风风雨雨,从落魄走向辉煌,一直不离不弃。 于谦是地道的北京人,热爱相声,82年开始学习,85年正式拜师石富宽。无奈的时当时相声颓势已显,小品等喜剧形式大行其道,于谦为了生活不得不向影视界发展,同时也在各个电视台的一些节目中担任编导和主持人。 和郭德纲的那一次偶然的合作,使双方都对对方产生了强烈的欣赏之情,而郭德纲对相声的理解也让于谦那颗热爱相声的心又一次活跃了起来,所以当郭德纲邀请他进入德云社时,于谦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郭德纲和于谦相识的故事。 郭德纲和于谦相识实在98年,虽然认识很早但是俩人也仅限于认识而已关系远没有现在这个好,一次北京市曲艺团演出中郭德纲被叫来替演,和于谦临时组成搭档。 而这一次的临时组合让俩人都感觉很舒服,之后俩人有合作了几次,直到有一天郭德纲主动邀请于谦“入伙”,于是04年于谦正式加入德云社,到了05年郭德纲以前的搭档张文顺先生年龄较大身体不好所以开始正式和郭德纲搭档,这也成就了这一对黄金搭档。

“相声皇后”于谦:没郭德纲有名气,却活成很多人向往的样子
提示:

“相声皇后”于谦:没郭德纲有名气,却活成很多人向往的样子

在相声界,郭德纲和于谦谁的名气更大? 这是外界经常提出来的一个问题,毕竟两位都是相声界的知名人物,同时也是合作了10多年的老搭档。 毫不夸张来讲,能够造就德云社现在辉煌的地步,两位功不可没。 对口相声舞台上谁比谁高都会不协调,水平能调整到最相近的人才能够搭档在一起,如果真的要论名气的话,郭德纲的地位会比较高一些。 作为德云社的创始人,郭德纲还是老板,现如今大众所熟知的相声演员的最高师父。 而于谦只不过是等于德云社里的其中一员,不搞特殊,也没其他身份,所以地位仅次于郭德纲。 正因为于谦作风低调,经常在网上看见有关于两人对比,并发现他的口碑略高郭德纲。 今天就来聊一聊,素有“相声皇后”的于谦,即使没有郭德纲的名气,却成为众多人热捧的对象。活成很多人向往的样子,他前半生都做了什么? 01 再等一年出生就成70后的于谦降临在北京,生来娇贵,自带“主角光环”。 其父于庄敬是国内鼎鼎有名的油田质地师,还曾担任过副局级干部。 话虽如此,于谦小时候的学习成绩并不怎么样,正是因为家人的宠爱,让他养成了爱玩的性格,总是对独特的东西产生兴趣。 而当时最流行的相声就这样入了他的眼,这一行不仅能够为很多观众带来乐趣,还很容易通过耍耍嘴皮子就能成功受人追捧,这完全符合于谦梦中的职业。 当产生这个想法时,于谦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尝试一番。 13岁正值青春期思想发芽之际,于谦就为个人做出一个人生决定。 于谦放弃学业,并说服父母让其学习相声,同年通过努力考进北京戏曲学院。 从小到大一直顺利惯了的于谦,自认为在学习相声这一次也是信手拈来,不存在让他过不去的难关,可是一入学他的自信心便被老师给浇灭。 老师不仅说于谦没天赋,还经常在课堂上拿其当做反面教材进行批评。 刚开始于谦的确备受打击,可随着后面他对相声的喜爱程度越来越高,心中突然滋生出一股不服输的劲。 只要老师说他不行,他偏要证明,当拿出一翻亮眼的成绩,还愁会被老师看不起吗? 于谦心里这样想着,行动也跟上了。在学校里他除了吃饭睡觉,全部时间精力都用来学习。 天赋不够努力来凑,于谦就经常向老师虚心请教,并开始有了一点点进步,但也从来不我骄傲自满。最终他从一个被老师认为没天赋的小孩成为了一个可塑之才。 等到从学校毕业后,于谦已经在相声方面上有了一定的功夫。 不过,要想真正在圈里有一席之地,必须得有人罩着,也就是说挑选一个好的师父来升级。 自古以来相声界是最讲究师承,否则一个初步茅庐的人,很难在圈子里走得长久。 所以寻找一位引领上路的老师,对于谦来说相当重要。 其实,于谦心里早在没毕业前就有了打算,他之所以走上相声之路的是石富宽先生的影响,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偶像在激励他。 毕业后,于谦马不停蹄地找到石富宽先生,希望能让他收其为弟子。 原本石富宽先生并不想收徒,但看在于谦一脸真诚还有天分以及对方还有李金斗的引荐,再拒绝就不合适了。 成功师从石富宽,于谦的实力肉眼可见比上学时期提高很多。只可惜,还没等他在相声舞台上大展拳脚,相声行业便受到新的冲击。 表演机会锐减,无奈的于谦,只能带着没有用武之地的才艺回到家,静静等待重新登台的好消息。 02 刚巧不巧,新的表演方式取代相声,让于谦没有工作,但却在1992年给了他一个机会。 这一年,于谦正式接触到戏剧表演,在《编辑的故事里》客串了一个保安小角色。 尽管戏份很少,但于谦因为这次的经历,产生了解决“下岗”的新思路。 在不能登相声舞台的空余时间里,于谦开始在各大影视剧里客串,他不在乎角色大小和戏份多少,只希望能凭借丰富的荧幕表演经验,对他后面的相声之路提供着帮助。 后来,于谦意识到光演戏,角色不挑还是不行,要想让观众真正记住他,需要在表演上下功夫。 为此,于谦一边演戏的同时,特地来到北电表演系接受了专业培训。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要过去,在于谦专业实力提升的同时,所接到的戏和角色质量也随之提高。 更让他欣慰的是,1998年,他因戏结缘了一生的伴侣,对方是一个整整比他小10岁名叫白慧明的表演系在读女大学生。 于谦向来行事果断,感情上亦是如此,对白慧明一见钟情后,他当即认定对方。 于是,于谦开始在剧组里对白慧明献殷勤,嘘寒问暖。 上个世纪90年代的内地思想还是比较传统,尽管是 娱乐 圈,也没有现在那么开放。 两位相差10岁,在当时深受争议。 不过,幸运的是,于谦没有白付出。 在被对方长时间的呵护下,白慧明也对于谦动心。 就这样,于谦得到心上人的认可,并于两年后携手步入婚姻殿堂。 以前的于谦玩心很大,对生活的态度便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但结婚后的他迎来“三十而立”,不管如何,他总得让妻子过上好日子。 于谦是想着回到相声行业,可是那时这一行依旧不景气,就在他对此不抱希望,郭德纲缘分般来到他身边。 虽然彼时于谦已经将重心往荧幕上发展,但他仍旧是北京曲艺团里的骨干。 在他31岁那年,团里组织下乡演出,于谦作为骨干老成员必然随之同行。 由于他长时间没有上舞台,也无固定搭档,所以团里特地将相声新秀郭德纲分配到其身边。 初次搭档,两人莫名得很默契,久而久之,双方共同话题也就多了。 越往后越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从最初的临时搭档,到最后直接成了固定搭档。 不只是因为默契的原因,两人的相声风格颇受当时父老乡亲的喜欢,正因如此,团里才将两位组成固定搭档刷名气。 话虽如此,现实却相当残酷,以相声行业惨淡的经营情况,即使两人表现得再好,也是叫好不叫座,没有再多的宣传也徒劳无果。 一场演出下来,最多也只有几十块钱的出场费。 连一个人都养活不起,更别说让于谦带着老婆过好日子。 03 正在于谦犹豫该不该继续坚持下去,白慧明为他送上大力支持。 刚毕业还没有在演艺圈拍多少戏的她直接退圈,选择到一家小公司里当白领,这份稳定的工作,一个月可以有2000块钱的工资,在千禧年可是一笔极高的收入。 在于谦工作不景气的时候,就是因为妻子这笔“巨款”,才撑起小家。 对方的一切付出,全部被于谦看在眼里,心里感激的他加紧行动,想着有一天接过其手中的担子。 2004年,于谦迎来第二个人生转折点,郭德纲创办了德云社,作为老搭档的他,自然是没有拒绝加入的理由。 德云社的前期叫北京相声大会,名字听起来很大气,实际上前期这只不过是由一所小屋子搭建的野生舞台。伴随着几个新手徒弟,郭德纲举步维艰。 直到徒弟一个个被带起来,再加上郭德纲也熬出了头,名气越来越大,当北京相声大会正式改名为德云社那一刻开始,该社名气已经在相声乃至整个 娱乐 圈都打响。 等到于谦这位受过专业训练的相声演员加盟到德云社,他和郭德纲这对搭档便成为社里的台柱子。 说唱逗学,两位都是当时顶尖高手,郭擅长叙事研究传统,于擅长表演爱紧跟时事,两位互补,一位有成角的本事,另一位有成角的心,种种原因加起来才促就这对好搭档。 所以短短一年时间里,这对默契十足的组合想不走红都很难。曾经连票都卖不出去的小社团,渐渐扩大到顶级相声剧场,德云社成员一个个陆续走红,几乎是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和许多走红后的名人不同,于谦反倒是越来越低调,除了必要的相声演出,他鲜少露面大众面前。 生活中于谦热爱养马,为此还特地在大兴专门买了块60亩荒地,建了一座私人马场,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马,光矮脚马都有十几匹,全部都是从国外进口,放眼望去,倘如一个小型动物园。 看着自己精心照料的马儿长大,于谦老师满脸欣慰,而这也只是他爱玩的表现之一。 年过半百的于谦老师,还经常会在家里开party,和老友有说有笑忆青春。 当然,玩归玩,闹归闹,于谦面对正经事上绝对不掉链子,从他为想通过表演混个脸熟特地来到北电求学时,便能看出他的爱玩心理只在合适的时候显露出来。 当郭德纲在面临徒弟背叛时,他坚定站出来维护老搭档,并放话只要对方不赶他,自己就永远不会退出德云社。 04 如今,于谦早已是德云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和郭德纲的深厚情谊也是外界人尽皆知的事了,甚至两人的关系早已超越朋友,而是一家人。 当郭麒麟和于谦的儿子的互相拜对方父亲为师,被外界调侃为两方为维系也感情故意实行的“互换人质”。 但足以体现出于谦和郭德纲两人,无论是谁都很看重双方之间的感情,以及对彼此的高度信任。 除了在兄弟遇到困难时拔刀相助,低调的于谦也会偶尔在演艺圈“高调”一下。 2019年,他凭借电影《老师好》斩获人生首个影帝奖项。 不是专业演员却有不俗的成绩,戏外又有着好丈夫好爸爸的形象。 于谦老师总是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出风头,该低调时他绝不出风头,该被需要的时又会如闪电般速度,出现在对方眼前,他是许多人眼中好朋友的典范,更是很多人向往的样子。

被称为相声皇后的于谦,为何是当今相声界最牛的捧哏?他到底厉害在哪儿呢?
提示:

被称为相声皇后的于谦,为何是当今相声界最牛的捧哏?他到底厉害在哪儿呢?

相声观众不一定都喜欢郭德纲,但无人可以抵挡谦的魅力,这就是于谦的厉害之处;因此,于谦有了“捧哏第一人”“最牛捧哏”“相声皇后”等各种荣誉称号,但是于谦的捧哏到底怎么个厉害法,大多数人只是人云亦云,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于谦厉害在哪?用户说好才是真的好。 想当初,郭德纲刚收货,就给五星评价,“让我特别满意”,“挑不出毛病”,“太是说相声的了”,“不好找您这样的”。使用一段时间后又追评,“会慢慢往里加东西”,系指于谦对捧哏艺术新贡献——神回复。这通连环赞把于老师夸得脸红一阵,白一阵的。咱本着外行看热闹原则,说几处于谦厉害的地方。 有功底 北京市戏曲学校相声班毕业,赵世忠、王世臣等名家指点,拜师石富宽。名门正派,履历完整,嫡出相声演员。北京电影学院进修,京剧,京韵大鼓等艺术会的不少,摇滚老炮形象深入人心,又是一堆加分项。但说于老师有功底,还不只这些,主要说的台上表现,那捧哏的尺寸、火候都是极致上乘的。印象深的比如《红事会》的垫话。 “拦您一句,我爸爸不是说相声的。”“对,你爸爸是听相声的”一段。一递一句,不疾不徐,天衣无缝。列位有兴趣的可以搜下听。 反应灵敏,控场一流 捧哏演员之所以被业内叫做“量活”,就是因为其有大局观,懂得在时间段说什么样的话来推动节目的发展,烘托节目效果。郭德纲的很多包袱的皮都薄,基本没有什么门槛,对观众的友好度较高,但是难保有不常听相声的人,或者是因文化、地域等方面的差异,一时间会反应不过来的包袱,就需要于谦适当的做一下解释,这是于谦的重要作用之一。 有很多捧哏演员在逗哏甩完包袱以后,立马就做解释,不留给观众反应的时间;要知道自己慢慢品味出来的笑点,远比别人告诉你的要好笑的多,所以于谦一般都是等观众笑得差不多了再解释一下,让观众自己品味,最后再通过解释照顾一下没有理解的观众,这就是传说中的尺寸问题。 神回复 前文说到郭使用于一段时间后,才夸“会慢慢往里加东西”也就是“神回复”。说明于老师不像今天的捧哏新人们,把怼逗哏当追求。他是在规规矩矩、漂漂亮亮、从容地完成捧哏任务的基础上,稍晚些才开始慢慢追求更高效果、更新效果的。而且他不是怼老郭,而是帮老郭发挥得更好,倒是郭给于不少考验,而于总能把握机会把包袱翻得更响。说说早期为数不多的,于把老郭都逗笑场的一段。大概是《夸住宅》吧。郭“我有个外号,善(骟)人!”一段,郭重复“善人”,于老师施展渐进式捧法, “这是您名字还是工作啊”、“刚下的刀”、“养些日子再出来吧”。在观众们爆笑中,郭也情不自禁笑场了。于老师炸场式的“神回复”,网上很多,不多列举。 一位长期的搭档 从进入相声班开始学相声到如今,于谦的相声生涯已经有了接近四十年的光景,可以说在前二十年算是浑浑噩噩通过影视剧、小品和观众混了个脸熟,真正成名还是在和郭德纲合作以后这二十来年的时间。一对搭档如果能合作十年,基本上就能形成极为成熟的默契,如果合作二十年那基本上就跟一个人差不多了,尤其是郭德纲于谦的演出频率相对较高,这种默契的磨合次数相对也就很多。 笔者第一次看郭德纲和于谦的搭档还是2005年,和现在对比,两人之间的配合和默契程度简直是天壤之别,老实说那个时候于谦的节奏还是有些慢,用词也不简练,经常有点拖包袱之感,现在基本上和郭德纲之间的合作已经到了化境,这也是熟能生巧的结果。 智慧人生 于谦在为人处事上比郭德纲要活得明白,他在招人喜欢接地气的地方极其高调,比如玩儿、摇滚、喝酒、抽烟什么的,这些地方的高调只会让他更接地气,更别提他加盟的那些电影了。而在一些容易引发争议的地方,于谦的表现又极其低调,比如郭德纲的那些官司和师徒互撕等,于谦最多也就是敲敲边鼓很少撸袖子直接下场,这一点和石富宽很像。这种该高调的时候高调,不该高调的时候选择低调的处事风格让于老师人缘极好,本身人缘也是‘人设’的一部分,和名气、业务、咖位等是有机结合的。 相比之下,有些逗哏和捧哏的声调与节奏是高度一致的,不是说这样就不好,至少会显得热闹。只是感觉于谦的做法更难,因为他不会被郭德纲带着走,更不会只做陪衬。相反,由于他的把控和调节,才使得俩人相得益彰,给我们以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