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仿真花怎么做
仿真花是利用一些材质制作出的形状与真花极为相似的假花,现在的仿真花甚至加入了香味工艺,使仿真花能够持久地散发出与真花相差无二的香气。常见的仿真花制作所用材质有:绷绢、皱纸、涤纶、塑料、水晶,以及用鲜花烘成的干花等。
首先,介绍一种以含布基胶塑为原材料的仿真花制作方法。1、制花型:本步加工的原料采用珍珠棉,其厚度为0.5-1mm,将珍珠棉置于压力机的模型内冲压成仿真花的布基;2、挂胶:将由1所得的布基浸入硫化橡胶溶液,然后提出冷却,硫化橡胶在其上固化,从而完成毛坯制作;3、上色:将由2所得的毛坯上色。4、热合成型:将经3上色后的毛坯置于热合机中,控制加热温度在60℃左右,加热温度较低是为了避免作为布基的珍珠棉在高温下熔化,利用模具将毛坯压花后形成成品;5、组装定型:将由4步热合后的成品花、叶固定于由手工缠绕或机制的塑料胶杆上即可完成整个制造过程。
1、制花型:将硫化橡胶溶液注入模具中,然后冷却出模制成花或叶的毛坯;2、上色:将由1所得毛坯上色。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实现:套挂胶:将由1所得的毛坯浸入其他颜色的硫化橡胶溶液中,然后提出冷却;彩喷:利用喷枪在由1所得的毛坯上喷绘出所需的颜色即可;3、热合成型:将经2上色后的毛坯置于热合机中,控制加热温度在200-300℃左右,利用模具将毛坯压花后形成成品;4、组装定型:将由3步热合后的成品花、叶固定于由手工缠绕或机制的塑料胶杆上即可完成整个制造过程。
仿真花除了不用加以照顾、永不凋谢外,还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可以让艺术家自由的创造塑形,更具艺术观赏价值。
手工蕾丝花教程
手工蕾丝花教程如下: 准备材料,灰色布料花边花纹和白色头巾。为每朵花绘制一条纹,花边长70cm,宽3-4厘米。将花边沿折弯方向钉珠针。沿着花边带的下端,缝制一条线。收集花边。把网纱裁剪掉。把花边螺旋起来。剪一个灰色布料做一个扣子。纽扣放在中心手工缝在花朵上。这样就完成了。 拓展资料: 编织是人类最古老的手工艺之一。据《易经·系辞》记载,旧石器时代,人类即以植物韧皮编织成网罟,内盛石球,抛出以击伤动物。在西安半坡、庙底沟、三里桥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印有“十”字纹、“人”字纹,清楚地显示出是由篾席印模上去的,有的还发现陶钵的底部粘附有篾席的残竹片。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苇席,距今约有7000年历史。1958年,在浙江湖州钱山漾村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出土的竹编更为惊人,约有200多件,其中大部分篾条经过刮磨加工。这一时期的编织工艺也相当精巧,有“人”字形、“十”字形和菱形、梅花形等形式。 器物的品种有篓、篮、箩、筐等。周代,以蒲草编织莞席已很普遍。汉代以蔺草(又名马蔺、马兰草、灯心草)编织为席,产于三辅(今陕西中部)、河东(今山西夏县)等地。唐代,草席生产已很普遍,福建、广东的藤编、河北沧州的柳编、山西蒲州的麦秆编等都是著名的手工艺品。 广东藤编还有编织花卉、鱼虫、鸟禽图案的帘幕。宋代,浙江东阳竹编的品种已有龙灯、花灯、走马灯、香篮、花篮等,能编织字画、图案,工艺精巧,在每平方寸(11平方厘米)的面积内可编织120根篾条,有的还饰以金线。 至明清两代,浙江、江苏、湖南、四川、福建、广东等地的草编、藤编、竹编等生产有了发展,并在19世纪末开始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