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菱图片片.
红菱的图片如下锁所示: 红菱一年生浮水水生草本。根二型着泥根细铁丝状着生水底水中;同化根羽状细裂裂片丝状。茎柔弱分枝。 叶二型浮水叶互生聚生于主茎或分枝茎的顶端,呈旋叠状镶嵌排列在水面成莲座状的菱盘叶片菱圆形或三角状菱圆形,长3.5-4厘米宽4.2-5厘米,表面深亮绿色无毛,背面灰褐色或绿色主侧脉在背面稍突起密被淡灰色或棕褐色短毛。 扩展资料:菱角的功效与作用: 一、菱角壳能治肝硬化、肝腹水。菱角肉具有抗肝腹水、肝癌的作用。对癌细胞的生长和繁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能够吞噬细胞,达到防治癌症的目的。特别对于消化系统癌症效果明显。并且,在现代临床上菱角壳常用于治疗食道癌、子宫癌、乳腺癌等。 二、菱角具有补脾胃、强健关节的作用。 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菱角具有“安中补五脏之功”的作用,同时还记载其具有补脾胃,强股膝,健力益气的作用,而现代临床研究发现,其对于胃癌、乳腺癌等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三、菱角秋季食用助排毒。 菱角性凉,味甘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缓解皮肤疾病,治疗皮肤脓疮。尤其在秋季皮肤会因为体内上火,天气干燥,导致身体水代谢缓慢,毒素堆积在皮肤上,出现脓疮、痘痘、皮肤干燥等现象。菱角在秋季盛产,价格便宜,并且属于水生植物,具有很好的清热降火解毒作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红菱
红菱是什么
红菱是一种菱科水生植物。 红菱,茎、叶、果实相当特殊。主根较弱,长约数尺伸入水底泥中,有固定植株、吸收养分的作用,茎蔓细长完全沉于水中,上有分枝及“须”也能起吸收作用。 叶分两类,聚生于短缩茎上,浮出水面的叫浮叶,倒三角形,相互镶嵌成一盘状,俗称菱盘,每个菱盘有叶40-60片,叶柄粗肥,中部膨大成气囊,使叶片能浮于水面,沉于水中的叶狭长为线状,无叶柄和叶片之分。 夏末初秋叶腋开一小花,白或红白色,花受精后花便向下弯曲,没入水中,长成果实即为“菱”。等片发育成菱的硬角,按角的有无和数目分为无角菱、三角菱和四角菱。嫩果色泽为青、红或紫色,老熟后硬壳成黑色,果肉乳白色,食用部分为种子的肥厚子叶。 扩展资料: 1、生长环境: 喜温暖湿润,不耐霜冻,适宜在无霜期200天以上的地区种植。其藤蔓上密生须毛,只要栽到淤泥里就能成活分枝。一棵菱头,自春至秋,可长一百多个头,主茎延伸可达三四米;叶柄生有浮囊,不论深水、浅水均可生长,使叶片浮上水面。它春播种夏开花秋采收,生育期可达七个月之久。 2、分布范围: 中国中南部,尤其是江苏、浙江两省的栽培面积较大,集中分布于太湖流域。起源于中国南方及亚洲,非洲的温暖地区,分布很广,但在多数国家和地区为野生状态,只有中国和印度进行栽培利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菱 (菱科水生植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菱粉 (具有健脾养胃解毒功效)
野菱角开花图片
野菱角又叫菱角,为一年生浮叶水生草本植物,属菱科。成熟期在8至9月份。刚采摘的菱角,可作为新鲜水果食用,也是初秋时宴宾客桌上的佳肴。晒干去壳后,可做粥,可炒食。 野菱角原产我国南方,现分布较广,欧、亚、非温带部分的湖、河地区,都有野生菱生长。菱主要分布在我国华东、华南、华中、华北和东北地区,在江、浙一带已有三千年的栽培历史,两千年前栽培已很盛行。 扩展资料: 菱角采收原则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因品种成熟期和不同用途分期采摘。菱角在开花后20—30天开始成熟。 我国早熟品种熟期在8月15~20日,晚熟品种在9月底10月初。如作蔬菜或生吃,可在萼片脱落,果皮还未充分硬化时采收最佳。如作熟吃、加工或留种,必须在充分成熟时采摘。 早熟品种每5天采摘一次,晚熟品种7天采摘一次,整个采收期分6~7次。采收时注意轻提菱盘,轻摘菱角,采后放平,以免损伤。 如要留种的菱角,采后要及时在水中清洗,除去上浮的嫩菱角,以后每隔10—15天更换一次清水,以保证来年菱角的发芽率。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野菱角 百度百科-菱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