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斗三号总设计师谈研发之路,在设计北斗三号的时候经历了什么?
北斗三号系统开通一周年在即,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结构已趋于成熟,产业链自主可控、良性发展的内循环生态基本形成。随着“北斗+”应用生态圈的融合,产业链全面布局逐步形成,大大促进了北斗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北斗+”和“+北斗”的新业态、新模式,并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 在北斗三号系统还未完全建成之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就发表了第四代卫星导航系统的相关看法。当时,杨长风在全国政协界别讨论会上发言表示,按照装备发展的规律,应该是运营更换一代,研制建设一代,最后是装备持续运用一代。现在马上进入2020年,到了装备应用的这一代,后续发展涉及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作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一直以来最大的特色之一,北斗短报文通信服务从北斗一号便已经存在。值得一提的是,从2003年开始,北斗系统便采用基于RDSS体制为用户提供短报文通信服务,直到现在北斗二号依旧沿用了这一体制,并在役提供着短报文通信服务。 从实际的应用场景来看,北斗短报文通信服务的一体化和便捷性,在诸如海上救助、交通运输指挥、渔业应用等场景都有着覆盖范围广、无通信盲区、数据传输加密等优势。 林宝军自2011年起任北斗三号卫星总设计师,全面主持了导航卫星研制工作,带领团队攻克了数十项核心关键技术,解决了北斗系统从区域向全球拓展的诸多难题,组织完成了12颗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及发射部署,其中2018年高密度完成了4组8颗卫星发射。 林宝军说,当时做北斗卫星,一开始卫星是几吨重,用的是全世界最好的器件。“我们做北斗的时候要用自己的器件,而且还要把重量减下来,当时我想,用传统的办法不行。”
北斗三号首席设计师是谁
北斗三号首席设计师是谢军。 1982年,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的谢军被分配到五院504所工作,该院从上世纪80年代北斗计划起步开始,就一直担负着北斗卫星系统和产品的设计制造工作。谢军与北斗结缘的种子在那时便已种下,30多年来矢志不渝,把他所有的执著和热情都献给了祖国的航天事业。 在多年的北斗卫星宇航产品密集研制过程中,五院各研制单位始终注重人才队伍建设、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历练出一支技术高超、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形成了一整套科学、完善的科研体系和试验、验证体系,这些都为持续研制国际先进导航卫星系统,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北斗导航系统三步走的战略 1、通过最初的北斗微信导航一号系统来验证中国的卫星导航技术,建成了由14颗卫星组成覆盖亚太的北斗二号区域导航系统,完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够满足我们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运行的需要,并能为许许多多的全球用户提供安全稳定的各类服务。 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帮助军用领域得到更大的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深化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国际合作,共同讨论卫星发展成果,可以提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综合效益。
《破茧成蝶-用户体验设计师的成长之路》读书笔记(一)
什么是用户体验 就是你在使用一个产品时的主观感受
用户体验设计 首先是解决用户的某个实际问题,其次是让问题变得更容易解决,最后是给用户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他在整个过程中产生美好的体验,也就是基于痛点先提供理性的解决方案,之后才考虑感性的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设计的特征 1、严谨、理性、创意 2、代入用户的使用场景,提供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案 3、不让用户思考 4、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增加趣味留下深刻印象
1、 热爱生活、细心观察、勇于改变。 2、 了解人、观察人。 了解“人”的想法、行为、习惯等,解决“人”的问题,做以“人”为中心的设计 3、 理性的思路。 出现一个问题->需要为人群解决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如何增加趣味性 4、 亲自使用、体验。 不停的去试用,发现问题,直至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没有缺憾 5、 多听用户的反馈意见。 6、 留心好设计,并在此基础上优化。
什么是交互设计? 就是在满足公司需求的基础上让用户觉得易用,好用。 并通过分析用户心理模型,设计任务流程,运用交互知识,把业务逻辑(功能规格或内容需求)以用户能理解的方式表达给用户,最终实现产品战略(公司需求 和用户需求的最佳平衡点)的过程。
行业普遍现状 很多人每天忙碌的画着看似专业的线框图,却根本不懂得如何做设计。其实对设计师而言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才是怎么表达和呈现出好的设计和想法。
交互设计师的产出物 竞品分析文档 用户反馈整理 流程图 设计草图 设计原型
其实用户体验设计师和产品汪的工作有不少重合的地方, 但设计师更注重创意与逻辑、细节,设计目标更纯粹,能够更多的考虑用户,工作上更专注,设计方法更专业;而产品汪作为产品的主要负责人,需要考虑更宏观的问题,聚焦的范围比较广,更重视商业目标。
用户体验设计师在项目中如何体现自己的价值
项目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 需求根本没想清楚,原型粗糙,后续工作难以进行;后续发现问题导致交互更改,大家一起返工;原型说明不全,后面每个环节都按照自己的想法添砖加瓦,导致产品离最初目标越来越远
学做交互其实就是学怎么做人,内在的修为决定了你未来的高度 除了看书,还要多看设计网站上的文章,因为书籍一般比较偏理论,而网站上的文章偏实战 培养自己的思维和理念比画图更重要 读书和做项目都要多总结,否则只会原地踏步
潜藏在技能表面下的东西 对用户体验具备浓厚的兴趣、具备良好的素养、具备强大的思维能力 用户体验是一门需要创造性的复合型学科,包含人文,心理学,设计学,工业工程学等 想做出好作品,就要在工作中注入自己的思想和灵魂,不要只是机械的使用技能,重复技能 做用户体验设计就是要把冰冷的界面塑造成一个可以和用户交流的“人”,但是前提是要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有素养的人
复合型 的设计师越来越受到欢迎,其次是垂直型、管理型、全能型、创业型